
宣威至會澤高速
3月31日,宣威至會澤高速公路重點控制性工程黃梨樹牛欄江特大橋左幅中跨順利合龍。
黃梨樹牛欄江特大橋設計雙向四車道。此次黃梨樹牛欄江特大橋左幅順利合龍,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為宣會高速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G85銀昆高速公路尋甸(功山)至嵩明(小鋪)段
3月30日,G85銀昆高速公路尋甸(功山)至嵩明(小鋪)段改擴建工程潘所海大橋首片預制T梁在潘所海大橋平穩、精準落位,標志著項目橋梁施工正式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為全線工程推進按下了"加速鍵"、拉動了"進度條"。
潘所海大橋為主線整體式雙幅橋,為跨越潘所海而設,是功小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關鍵性工程。首片T梁的成功運輸和精準吊裝,為后續做好項目建設交通組織轉換、安全保通、橋梁架設等工作積攢了寶貴經驗。
楚雄東南繞城高速
3月29日,楚雄市東南繞城高速公路項目上各邑2號大橋30米T梁安裝完成。
上各邑2號大橋橋長546.08米,T梁共計180片。采用先簡支后連續結構,孔跨布置為:右幅18×30米T形梁橋,共4聯;左幅18×30米T形梁橋,共4聯。
3月22日下午,楚雄東南繞城高速項目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試驗段順利鋪筑完成。
本次鋪筑的試驗段起訖樁號為LCK0+850-LCK1+050 右幅,攤鋪長度200米。
元謀至大姚(新街)高速
3月29日,元謀至大姚(新街)上莊2號大橋首棵墩柱順利澆筑,標志著該橋由"地下 "的樁基施工正式邁入"地上"的墩身施工階段,為后續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上莊2號大橋為分離式大橋,左幅跨徑為639.08米,右幅跨徑852.08米。本次澆筑墩柱為上莊2號大橋左幅13-1,墩高6.5米,直徑1.4米;13-2墩高6.62米,墩柱直徑1.4米。
3月26日,元謀至大姚(新街)高速公路項目燒炭沖隧道順利進洞施工。
燒炭沖隧道位于楚雄州大姚縣境內,隧道為分離式短隧道,右幅長247米,最大埋深約56.62米。左幅長280米,最大埋深約60.99米。
3月25日,元謀至大姚(新街)高速公路大水井樞紐互通首根墩柱順利澆筑。
大水井樞紐互通匝G橋為整幅橋,全長383.04米,全橋共4聯。此次澆筑的G橋18#墩柱高8.49米,直徑1.3米。
臨滄至清水河高速
3月28日,我國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陸上通道--云南臨滄至清水河高速公路王家寨隧道貫通,這也是全線最后一座貫通的隧道。
王家寨隧道位于臨滄市臨翔區,是臨清高速公路全線最長的隧道、關鍵控制性工程,右幅全長8040米,左幅全長8010米,最大埋深約1022米。
師宗至丘北(曲靖段)高速
3月27日,師宗至丘北(曲靖段)高速公路魯古隧道左幅順利貫通,右幅在22天前貫通,是師丘高速公路第一條雙幅貫通的特長隧道。
魯古隧道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高良鄉戈勒村以南的山內,左幅全長3473米,右幅全長3466米,最大埋深均超過400米,是師宗至丘北(曲靖段)高速公路項目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設計為分離式隧道,單向2車道。
麗江古城至寧蒗高速
3月26日,麗江古城至寧蒗高速土建三分部圓滿完成標段內全部T梁預制生產任務,標志著項目向通車運營邁出關鍵一步,為項目實現年度生產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土建三分部T梁預制場長度248米,設置鋼筋綁扎臺座1套,制梁臺座16個,以高標準建設打造標桿梁場。
永仁至金水河高速(戛元段)
3月25日,永仁至金水河高速戛元段大黑山隧道右幅順利貫通,至此,永金高速隧道全部貫通。工程將全面轉入附屬設施施工階段。
永金高速戛元段全長60.676千米,全線主線設橋梁61座、隧道10座,主線橋隧比約為40%。大黑山隧道為永金高速主要控制性工程,隧道左幅長1035米,右幅長1055米。隧道最大埋深68.46米,最小埋深僅有2.12米。隧道設計橫通道三處,其中行車橫通道1道,行人橫通道2道。
澄江至華寧高速
3月22日,澄江至華寧高速公路項目十二分部首片箱梁順利預制完成,這是澄華高速項目全線完成的首片箱梁,標志著項目橋梁上部結構施工取得新進展。
十二分部梁場共承擔361片梁板預制任務,其中,281片30米預制小箱梁,80片40米預制T梁。此次預制的箱梁為華寧南互通主線跨A匝道橋第2跨2-3#梁片,梁長29.301米。
南澗至云縣高速
3月21日,大理至臨滄高速公路南澗至云縣段高速項目七工區漫灣隧道順利進洞,標志著項目全線17座隧道進洞施工超過80%,項目建設持續刷新進度條。
漫灣隧道位于景東彝族自治縣境內,為分離式長隧道,隧道采用單向掘進。隧道左線長1372米、最大埋深約255.728米,右線長1407米、隧道最大埋深約246.557米。
天保口岸至麻栗坡高速
近日,中越邊境天?诎吨谅槔跗驴h高速項目南達大橋253片T梁全部架設完成,順利實現雙幅貫通。
南達大橋位于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附近,連接保腦大橋和格界大橋,全橋共分兩幅,左幅24跨,右幅23跨。由于大橋位于構造溶蝕侵蝕形成的中低山地貌區域,需跨越一個"U"字形的溝谷,兩端的橋臺分別建立在沖溝兩側的山體之上,相對高差達219.6米。